导航
关闭

狼王King
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网络营销 - 正文

痛点营销文案怎么写?读懂这篇你就豁然开朗

  人参与 |更新时间: 2020年02月01日 18:36

1.1.3 痛点:一说就害怕的点

很多人说,所谓的痛点,是你未被满足的、急需解决的需求,也就是刚性需求,俗称刚需。但真的是这样吗?

然而,痛点并非这么简单,不是所有的刚需都能成为痛点。在经济学理论中,刚性需求是指在商品供求关系中受价格影响较小的需求。

痛点的本质不是一个未实现的目标;如果目标未实现,你没有被满足,你只是难受而已,难受不会死啊。痛点我更愿意理解为你最害怕的一点,也就是用户最恐惧之处,解决不了就会死。

比如我们要吃饭,大米的价钱贵了,你要不要吃?(未被满足的欲望)但是今天不吃,会饿死的啊(用户的痛点)。

那么,什么才是用户最恐惧的点?在马斯洛的需求模型中,越是金字塔下面的需求,越是用户最恐惧的点。

痛点营销文案怎么写?读懂这篇你就豁然开朗

比如没有阳光、空气、水、食物等基本生存元素,你难道不怕么?不过,正如每一个人的需求都是不一样,那么,每一个的痛点也是不一样的。

但是,可能你的痛点,是明天能不能吃上饭;他的痛点,是明天能不能买得上一辆凯迪拉克。问题来了,有没有一种共性的痛点,即是否具有公共性质的恐惧,成为我们诉求的点呢,帮助我们用在文案中?

在列表之书中(1977年出版,美国畅销书,作者David Wallechinsky),罗列了人类最常见的14种恐惧,对我们有一定的参考意义,分别如下:

孤独无助 (没有人陪我玩,别人帮不了我)

生存挑战 (没有阳光、空气和水,怎么活)

探险未知 (恐高、恐水……那就去看看吧)

血腥暴力 (这个就不用去解释了吧,都懂)

恐吓欺骗 (用不正当的手段,让利益损害)

病痛死亡 (天啊,为什么这病就落我身上)

流言飞语 (活在别人话语里,轻易被中伤)

众叛亲离 (所有人都背叛了你,就剩你了)

生离死别 (这是最后一面,以后见不到了)

评头品足 (你说你这个也不行,那也不行)

一事无成 (我好失败,做什么事都不成功)

信任危机 (老板画了大饼,却又实现不了)

无从下手 (不知道怎么做,想做却做不了)

抱怨自己 (不断犯错,却又不反思和纠正)

以上每一个恐惧的点,都会因为身份、时间、环境产生差异,但是所有恐惧都有一个点,那就是未知性。

所以,当我们谈论痛点是什么,所谓痛点就是恐惧,但恐惧只是用户表面的动作表现,痛点的实质是用户害怕未知的结果。

1.2 需求三重境

我早前也做过产品经理,做产品经理经常需要分析需求,而KANO模型是其中的一个模型。如果要进一步解读痛点、痒点、爽点,或者可以尝试从KANO模型的角度分析。

所谓的KANO模型,是东京理工大学教授狩野纪昭(Noriaki Kano)发明的对用户需求分类和优先排序的有用工具。

KANO模型定义了三个层次的用户需求:

基本需求:用户认为产品/服务必须具备的功能或属性;

期望需求:你提供的产品/服务越多,用户将会越满意;

兴奋需求:你能提供意料之外的服务,没有也没关系。

将我们上面理解的营销三点放入,进一步去理解,就是:

基本需求 → 痛点(必须有)

期望需求 → 痒点(渴望有)

兴奋需求 → 爽点(超预期)

只有满足了基本需求(痛点),期望需求(痒点)和兴奋需求(爽点)才是锦上添花的事。如果你没有满足基本需求,而去满足期望需求和兴奋需求,产品形态就会发生变化。

例子:早期iphone的需求三重境设置

痛点:通讯功能是最基本的功能,不能通话只能是游戏机;

痒点:计算器、记事本、指南针等工具,集合在一起最好了;

爽点:海量的app程序、游戏软件,能让你获得不同快感。

1.3 真假之分

当我们发现了痛点,先不要惊喜若狂,你要学会诊断痛点,这个痛点是伪痛点和真痛点。

毕竟,找痛点是一个凭借经验的事儿。我们找痛点最常见的方式,不外乎是翻翻书本、和读者聊一聊、或从报告中得到总结……这些方式,只能辅助我们找到痛点,但是这些是否就是真痛点呢?不见得!

要找到真痛点,必须有过人的阅历、洞察到人的性格,每一个产品都有不一样的痛点,每一个人群都有不同的痛点。如果单纯地套用到自己身上,这还是真痛点么?!

举一个最近大家热议的事件,滴滴和神州专车这两个广告,滴滴说的“遇见美好,你我同行”,鼓励大家在车上发生美好的事情。

痛点营销文案怎么写?读懂这篇你就豁然开朗

例子:

早晚都是你的

10分钟换一辈子

注定就是你的

包括上面这个在朋友圈疯传的广告,未验证是否真伪,但也代表了很多人的心声。而文中的这些观点,是你出行最痛心的点么?!

而神州专车说的是“除了安全,什么都不会发生”。如果两者都是同一时间发布广告,哪一个是真痛点,哪一个是伪痛点,不用我说了吧。

在我的理解中,所谓的伪痛点,就是没有快速卖货能力的痛点。

很多人都陷入了找痛点思维的死角里,认为这个痛点很紧急,必须马上解决,然而消费者不一定能埋单。

例子:

怕上火就喝加多宝。

凉茶在广东很普遍,过往的凉茶铺,有说百年传承、文化传统之类的宣传,为什么独独加多宝能脱颖而出?因为此前它们说的都是伪痛点,对用户产生不了直接的销售。

即使有说清热上火、生津止渴等功效,这也是痛点,但是不够让用户痛。最终加多宝利用了用户的恐惧心理,凭借怕上火这个定位,实现了10罐凉茶8罐中就有加多宝的销量。

编辑:狼王(微信/QQ:1574808)

来源:狼王King(微信/QQ:1574808),欢迎分享!

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iwolfking.com/yingxiao/640.html

评论专区

留言与评论(共有 0 条评论)
表情:   
验证码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