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在36kr上看到了很多的社区团购的融资信息,据悉,在几个月的时间里,总融资里20多亿。对于线下市场来说,20亿真的不算多,光是小黄车融资就有十多亿美元,最后不还是凉凉。很多团长会问,社区团购群走的远吗?
要看一个模式走不走得通,你要去这个需求是不是真实的需求,这个场景是不是真实的场景。比如拼多多,三四线用户对于省的需求是真实存在的,而拼单也完全利用了三四线城市的社交结构——这在一线城市不一定走的通。
社区团购目前的经典模式是:由团长组建一个社区群,然后在群里卖东西,以二三线城市的线下真实小区为单位,线上建立微信群,招募社区宝妈、小区便利店店长、快递站站长为团长,在线上微信群内发布商品预售和团购商品信息。用户下单后,再统一发货到小区,用户到线下提货点取货,完成整个交易。而平台则提供品牌、技术、货源、物流、售后服务等支持。
首先,他非常依托团长个人的力量,和拼多多纯价格优势的玩法不同,成交量不仅取决于产品质量,还依托团长的个人的魅力,甚至可以说,它是一个贩卖个人信用的服务,如果团长的商品出现问题,尽管本质上是服务商的问题,但是要组织下一次活动就会变得很很困难了,因为,线上的社交平台,不仅适合推广,也非常容易暂时负面推广,所以对社交团购的平台选择非常重要。
再来,是下游的用户,到底买不买单。这个是这个社区团购能够成立的基础,所以人群定位特别重要,十八线城市是基于熟人关系的社交网络,符合《小群效应》里三近一反的原则,是有消费潜力的,而且社区团购模式能让用户享受到更多种类丰富的生活产品,如高频刚需的生鲜水果,价格实惠又原材料新鲜。很容易形成消费习惯。
流量入口也很轻,借助微信这个超级流量入口让它有了庞大的用户基础。通过微信群、小程序等工具与小区用户建立连接、互动,能方便、迅速找到用户。相对于其它电商平台面临获客成本居高不下的窘境,社区团购的获客成本就低了很多,而且很容易靠群用户获得数量不少的订单。
问题最后会出在上游平台,包括产品质量,供应链控制,物流配送,扩张速度,对于团长的掌控力上面。
一些社交团购平台选择开一个线下的门店,有的选择开一个成本很高的自提冷柜,本质上来说,怎么把产品送到最低成本地送到用户手里这个问题还没解决,因为这些措施其实都增加了很高的成本,远远不如线下已经很多的超市配送,比如多点APP。
对于社区团购群的团长来说,需要考虑的是团购平台的综合实力,这个是2018年最后的风口,会有很多小玩家选择,尽量选择那些大平台。另外,也要明确知道,这个模式是会消耗团长的信用值的。他和线下的门店不太一样,负面情绪会很容易传染,后面的文章我会分析每一个社交团购平台的利弊,也会给大家更好的指导建议,欢迎加我微信交流。
编辑:狼王(微信/QQ:1574808)